无症状的肺部感染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治疗。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影像学监测、病原体检测、基础疾病控制和预防性用药。
1、观察随访: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若影像学显示轻微炎症且无进展趋势,可暂不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每2-3个月复查胸部CT,监测病灶变化。期间出现咳嗽、低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2、影像学监测:
高分辨率CT能清晰显示肺部磨玻璃影、实变影等特征性改变。对于持续存在的非钙化结节,需通过定期扫描对比判断性质。特殊人群如尘肺病患者,更需密切跟踪病灶演变。
3、病原体检测:
通过痰培养、血清抗体检测或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明确结核分枝杆菌、非典型病原体等感染源。明确病原体后,即使无症状,某些特殊感染如肺隐球菌病仍需规范治疗。
4、基础疾病控制:
合并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础疾病者,肺部感染可能表现为隐匿病程。需优化血糖管理、改善肺功能等基础治疗,必要时联合低剂量抗生素预防病情进展。
5、预防性用药:
艾滋病患者CD4细胞计数低于200/μL时,需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预防肺孢子菌肺炎。器官移植术后患者也需根据免疫抑制程度评估预防性抗感染方案。
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八段锦、游泳等可增强肺功能,建议每周3次、每次30分钟。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每日摄入鸡蛋1-2个、深色蔬菜300克。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雾霾天气减少外出。睡眠时保持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肺通气,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活动后气促应及时就诊。
老人肺部感染致死征兆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模糊、血压持续下降、血氧饱和度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
1、呼吸困难加重:
肺部感染导致肺泡换气功能严重受损时,老人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表现。随着病情恶化,可能出现点头样呼吸或潮式呼吸,此时需立即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2、意识模糊:
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影响脑功能,表现为嗜睡、躁动、谵妄甚至昏迷。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感染已引发脓毒症脑病,需紧急处理原发感染灶。
3、血压持续下降:
感染性休克是肺部感染最危险的并发症,表现为收缩压低于90mmHg且对升压药物反应差。皮肤出现花斑纹、四肢厥冷提示微循环衰竭,死亡率显著升高。
4、血氧饱和度降低:
即使给予高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仍难以维持在90%以上,提示存在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动脉血气分析显示顽固性低氧血症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时预后极差。
5、多器官功能衰竭:
序贯出现急性肾损伤少尿或无尿、肝功能异常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瘀斑等表现,表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已导致多器官功能失代偿。
对于高龄老人,日常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监测体温和呼吸状态。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卧床者应每2小时翻身拍背。饮食选择高蛋白流质食物,如蒸蛋羹、鱼汤等易消化营养品。若出现咳嗽伴痰量突然减少、口唇发绀等表现,需立即就医进行胸部CT和血培养检查。康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使用呼吸训练器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