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与慢阻肺的主要区别在于疾病性质、病理改变及预后。慢性支气管炎是气道慢性炎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慢阻肺则是持续性气流受限的进展性疾病,常伴随呼吸困难。两者在病因、症状特征、诊断标准、治疗重点和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
1、病因差异:
慢性支气管炎多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反复呼吸道感染诱发,病理改变集中于支气管黏膜增生和黏液分泌亢进。慢阻肺的核心病因包括烟草暴露、职业粉尘接触及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小气道纤维化与肺泡结构破坏。
2、症状特征:
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两年以上、每年累计三个月的咳痰咳嗽为主症,急性加重期痰量增多。慢阻肺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后气促,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静息呼吸困难,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症状。
3、诊断标准: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临床诊断,依据症状持续时间即可判断。慢阻肺需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比值小于70%是金标准,同时需排除其他气流受限疾病。
4、治疗重点:
慢性支气管炎以控制感染、祛痰止咳为主,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疗。慢阻肺需长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沙美特罗联合糖皮质激素,中重度患者需氧疗或肺康复训练。
5、并发症差异:
慢性支气管炎易并发支气管扩张或反复肺炎。慢阻肺可进展为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晚期患者常出现呼吸衰竭,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单纯慢性支气管炎。
两类疾病患者均需严格戒烟并避免呼吸道刺激物,建议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及适度有氧运动。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定期进行痰液引流,慢阻肺患者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口唇紫绀或下肢水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