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痰鸣等症状,可通过雾化治疗、口服药物、拍背排痰、环境调节、补液支持等方式缓解。病情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冷空气刺激、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1、咳嗽:
咳嗽是小儿支气管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转为湿咳伴痰音。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通常持续1-2周,细菌感染可能伴随黄绿色脓痰。轻度咳嗽可通过多饮温水缓解,剧烈咳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化痰药物。
2、喘息:
约30%患儿会出现喘息症状,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哮鸣音,尤其在夜间或活动后加重。这与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有关。轻度喘息可通过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缓解,严重喘息伴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
3、痰鸣:
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会导致肺部出现痰鸣音,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婴幼儿因咳嗽反射弱,容易出现痰液滞留。家长可采用拍背排痰法帮助松动痰液,具体手法为空心掌由下向上轻拍背部。
4、发热:
约半数患儿伴随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3-5天,若体温超过39℃或持续不退,可能提示细菌感染。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退热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5、食欲减退:
呼吸道症状可能导致婴幼儿拒食、奶量下降。这与呼吸费力、咽部不适有关。建议少量多餐喂养,选择易消化食物。出现口唇发绀、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需静脉补液。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症状,每日开窗通风2-3次。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食用雪梨、白萝卜等润肺食材。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户外活动增强体质。观察患儿呼吸频率、精神状态变化,若出现呼吸急促、嗜睡等表现应立即就医。预防方面建议按时接种疫苗,流感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手部卫生。
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喘息、发热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护理、药物治疗等。
1、咳嗽:
咳嗽是小儿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转为湿咳并伴有痰液。咳嗽在夜间或清晨可能加重,影响患儿睡眠。咳嗽持续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2周才能缓解。
2、喘息:
部分患儿会出现喘息症状,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哮鸣音。喘息多发生在支气管炎症导致气道狭窄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症状在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中较为常见。
3、发热:
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常见反应,体温多在38-39℃之间。发热通常持续3-5天,若超过5天或体温持续升高需警惕并发症。发热期间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
4、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有利于缓解症状。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出。适当休息可帮助恢复体力,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
5、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祛痰药帮助排痰,必要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喘息。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退热药可用于控制高热症状。
小儿支气管炎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蔬菜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保持适当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但也不要完全卧床。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恢复期可适当增加营养,帮助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