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发热等症状,可通过雾化治疗、口服药物、拍背排痰、环境调节、预防感染等方式缓解。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空气污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咳嗽:
咳嗽是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多为干咳,后期可能出现痰液。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通常持续1-2周,细菌感染可能伴随黄绿色脓痰。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缓解咳嗽,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物。
2、喘息:
支气管炎症导致气道狭窄时会出现喘息声,尤其在夜间或活动后加重。这种情况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治疗。避免接触冷空气和过敏原有助于减轻症状。
3、发热:
多数患儿会出现38℃左右的发热,通常持续3-5天。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自限性,细菌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体温超过38.5℃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4、呼吸急促:
支气管炎症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时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增快,严重时可见鼻翼扇动和肋间凹陷。这种情况提示病情较重,需及时就医评估。保持半卧位有助于改善呼吸,必要时需进行氧疗。
5、食欲下降:
呼吸道症状常导致婴幼儿拒食或进食减少。可选择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优先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证充足液体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必要时可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
支气管炎患儿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冬季可使用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恢复期可进行温和的拍背排痰,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和体温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预防方面应注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流感季节前可考虑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可通过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实现。
宝宝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雾化吸入等方式缓解。慢性支气管炎通常由感染、过敏、免疫功能低下、环境刺激及先天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
1、反复咳嗽:
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典型症状,表现为晨起或夜间加重,持续时间超过4周。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黏痰,感染时痰液可能变黄绿色。需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避免冷空气刺激。
2、喘息发作:
约60%患儿会出现呼气性喘息,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喘息多与呼吸道感染或接触过敏原有关,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
3、感染因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反复感染是主要诱因,可能与支气管黏膜损伤后修复异常有关。表现为发热、咳嗽加重等,需进行血常规和病原学检查,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
4、过敏因素:
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刺激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接触过敏原后症状加重。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回避已知过敏原,严重者可考虑脱敏治疗。
5、环境刺激:
被动吸烟、空气污染等会持续损伤气道黏膜,加重炎症反应。表现为症状在污染环境中明显加重,需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设备,避免接触二手烟。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每日开窗通风2-3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维生素A、C含量高的食物如胡萝卜、猕猴桃。可进行适度的呼吸训练如吹泡泡游戏,增强肺功能。冬季外出注意佩戴口罩,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