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手术半个月后刀口疼痛可能是正常的术后反应,也可能与感染、愈合异常等因素有关。术后疼痛通常与组织修复、炎症反应或活动过度相关,若伴随红肿、渗液等需警惕感染。
脚踝手术后1-2周内局部疼痛多为正常现象。手术创伤会导致周围组织水肿和神经敏感,尤其在活动或负重时可能加重不适。此时疼痛多为钝痛或牵拉感,范围局限于切口周围,无发热或分泌物。可通过抬高患肢、冰敷缓解肿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术后康复训练需避免过早负重,建议使用拐杖辅助行走。
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且加重,需考虑异常情况。切口感染表现为跳痛伴皮肤发红、温度升高,可能出现黄色渗液或脓性分泌物,需就医进行细菌培养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瘢痕增生可能导致持续性刺痛,可通过硅酮凝胶敷料改善。少数情况下内固定物松动或排斥反应也会引发疼痛,需通过X线检查确认。糖尿病患者或营养不良患者更易出现延迟愈合。
术后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每日观察愈合情况,避免抓挠结痂。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和维生素C丰富的西蓝花,促进胶原合成。如疼痛影响睡眠或伴随发热、异味,应立即复查。康复期间建议穿戴弹力袜预防血栓,睡眠时用枕头垫高脚踝促进静脉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