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1000个/平方毫米时通常不建议直接进行白内障手术。角膜内皮细胞负责维持角膜透明性,其数量与功能直接影响手术安全性。若术前检查发现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不足,需先评估角膜功能储备并采取保护措施。
角膜内皮细胞不可再生,正常成年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2000-3000个/平方毫米之间。当细胞密度降至1000-1500个/平方毫米时,属于临界状态,此时手术需采用更精细的超声乳化技术,减少能量使用,并配合黏弹剂保护内皮。术中可考虑使用角膜内皮保护剂如羟丙甲纤维素,术后需密切监测角膜水肿情况。对于600-1000个/平方毫米的中度减少患者,需联合角膜内皮移植术或选择非超声乳化术式,如囊外摘除术。若合并角膜营养不良等基础病变,即使细胞数量达标也需谨慎评估。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600个/平方毫米属于手术高风险人群,常规白内障手术可能导致角膜失代偿。这类患者需优先考虑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或后弹力层内皮角膜移植术。对于急性角膜水肿患者,可先使用5%氯化钠滴眼液缓解症状,待角膜透明后再评估手术方案。特殊情况下如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内皮损伤,可能需要分期手术,先行玻璃体切割再择期行人工晶体植入。
建议术前完善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联合角膜厚度测量评估功能储备。术后避免揉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配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控制炎症。定期复查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出现视物模糊、畏光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日常注意眼部防护,避免长时间佩戴角膜接触镜,控制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