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因具体类型和个体差异而不同,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类型。
1、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缺损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缺损较大时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治疗上小缺损可能自行闭合,中大型缺损需手术修补或介入封堵,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卡托普利片等。
2、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早期多无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心律失常。大型缺损可导致右心扩大和肺动脉高压,严重者需手术修补或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并发症,如普罗帕酮片控制心律失常,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螺内酯片减轻心脏负荷。
3、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在早产儿中多见,小导管可能无症状,大导管可导致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期可使用吲哚美辛栓促进导管闭合,无效者需手术结扎或介入封堵。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需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4、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属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青紫、杵状指和缺氧发作,需在婴儿期进行根治手术。术前可用普萘洛尔片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可能需用地高辛口服溶液、氢氯噻嗪片等药物支持心功能。未经治疗者预后较差,易发生脑脓肿等并发症。
5、大动脉转位大动脉转位是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即出现严重青紫,需在新生儿期行动脉调转术。术前需前列腺素E1注射液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术后可能需用多巴胺注射液、米力农注射液等强心药物。延迟手术会导致不可逆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定期心内科随访,监测心功能和肺动脉压力。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饮食宜少量多餐,保证充足营养但控制钠盐摄入。出现气促、水肿、青紫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可以正常生活,但复杂先心病可能需多次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