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通常在5-7岁逐渐改善,多数儿童在12岁前可自行停止。尿床可能与膀胱发育延迟、睡眠觉醒障碍、遗传因素或心理压力等有关。
膀胱容量较小或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是常见原因,表现为夜间排尿量超过膀胱储存能力。这类情况通常伴随白天排尿频率增加,但无其他泌尿系统症状。可通过限制睡前饮水量、定时唤醒排尿等方式改善。若孩子存在便秘或睡眠呼吸暂停,可能加重尿床症状,需优先处理原发问题。
少数情况下尿床持续至青春期,可能与隐性脊柱裂、糖尿病或泌尿系统畸形相关。这类患儿常伴有日间尿失禁、排尿疼痛或异常口渴等症状。对于6岁以上每周尿床超过2次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者,建议就医评估。医生可能开具去氨加压素片或遗尿报警器等干预措施。
家长应避免责备孩子,建立排尿奖励机制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晚餐后减少高糖及利尿食物摄入,如西瓜、柑橘类水果。养成睡前排空膀胱的习惯,可使用防水床垫保护。若尿床现象持续至8岁以上或突然复发,需排查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