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较大,通常与疾病类型、病情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有关。规范治疗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可能长期存活,未规范治疗的重症患者生存期可能显著缩短。
冠心病患者在规范用药和生活方式干预下,多数可存活10年以上。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配合低盐低脂饮食和适度运动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心肌梗死患者经及时血运重建后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但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复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呋塞米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药物控制症状,中位生存期可达5-8年,定期监测体重和液体摄入是关键。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若幼年完成矫治手术,成年后生存期接近正常人,但需终身随访心脏功能。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后,5年生存率超过60%,需严格遵循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的用药方案。
建议患者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避免剧烈情绪波动,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注意监测夜间平卧呼吸困难和下肢水肿情况,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术。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0毫米汞柱。冬季注意保暖防寒,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