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7个月后疼痛可能与骨痂形成不良、创伤性关节炎、局部软组织粘连、内固定物刺激或慢性骨髓炎等因素有关。骨折愈合通常需要3-6个月,超过此时间仍有疼痛需排查病理因素。
1、骨痂形成不良骨折愈合过程中若存在营养不良、过早负重或局部血供不足,可能导致骨痂形成缓慢或质量不佳。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钝痛伴活动受限,X线可见骨折线模糊但未完全消失。需加强钙质和维生素D补充,必要时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促进骨愈合。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
2、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易继发关节面不平整,导致异常磨损引发炎症。疼痛特点为活动后加重伴关节僵硬,晨起明显。磁共振可见关节软骨损伤。建议减少负重活动,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或洛索洛芬钠片,严重者需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3、软组织粘连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表现为牵拉痛和活动范围减小。超声检查可发现纤维粘连灶。可通过渐进式功能锻炼配合热敷改善,物理治疗如超声波透药或中医推拿均有帮助。疼痛明显时可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外敷。
4、内固定物刺激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可能对软组织产生机械刺激,尤其在瘦弱人群更易出现。疼痛多为定位明确的刺痛,影像学显示内固定位置正常但周围软组织水肿。多数需观察等待骨折完全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期间可短期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症状。
5、慢性骨髓炎开放性骨折或术后感染可能发展为低毒性感染,表现为间歇性隐痛伴局部皮温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CT可见骨皮质增厚和死骨形成。需长期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严重者需手术清创联合持续灌流治疗。
骨折后长期疼痛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关节活动,每日进行无痛范围内的康复训练。饮食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小鱼干。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夜间疼痛明显时可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红肿热痛,应立即就医排除感染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