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防治。
1、禁食胃肠减压:
穿孔发生后需立即禁食,并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能减少胃内容物外溢,降低腹腔感染风险,同时缓解腹胀症状。减压期间需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通常需维持至肠鸣音恢复。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进行根除治疗,常用方案包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铋剂。严重感染时需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
3、手术治疗:
对于穿孔直径大、腹腔污染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对预后至关重要。
4、营养支持:
急性期需肠外营养支持,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推荐使用低脂、低纤维的营养制剂,少量多餐。恢复期应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5、并发症防治:
需重点预防腹腔脓肿、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和炎症指标。对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应加强监护,早期识别和处理并发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在康复期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冷食物,戒烟限酒。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软烂面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但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确认根除效果,家庭成员建议共同筛查。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主要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腹膜刺激征、休克症状、消化道症状及影像学异常。典型症状包括剧烈刀割样疼痛、腹肌强直、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以及X线显示膈下游离气体。
1、突发上腹剧痛:
穿孔发生时患者常出现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可迅速波及全腹。这种疼痛多由胃酸及消化液刺激腹膜引起,疼痛程度与穿孔大小及漏出物量相关,常迫使患者采取蜷曲体位以减轻痛苦。
2、腹膜刺激征:
典型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呈板状腹。体格检查可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因消化液刺激腹膜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部分患者因膈肌受刺激可能出现肩部放射痛。
3、休克症状:
约20%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休克多由剧烈疼痛刺激、腹腔内大量液体渗出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以及细菌毒素吸收引发感染性休克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4、消化道症状:
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含血性或咖啡样物质。部分患者因腹膜炎症导致肠麻痹,出现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既往有溃疡病史者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5、影像学异常:
立位腹部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检出率约70%-80%。超声检查可能发现腹腔积液,CT扫描能更准确显示穿孔位置及腹腔污染范围。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及C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需绝对禁食,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恢复期应选择低纤维、低刺激的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如米汤、藕粉等,避免辛辣、酸性及高脂食物。日常需规律进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规范使用抑酸药物,定期胃镜复查监测溃疡愈合情况。注意观察排便颜色,出现黑便或呕血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