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在37.3-38.0摄氏度属于低烧。低烧可能是由感染、免疫反应或其他生理因素引起的,建议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并注意休息。
低烧通常表现为体温轻度升高,可能伴随乏力、头痛或轻微畏寒等症状。感染是低烧的常见原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或肠道感染等。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低烧,如疫苗接种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其他因素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反应或中暑等。低烧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穿着透气衣物。若低烧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皮疹等,应及时就医检查。低烧期间可适当使用温水擦浴帮助降温,但避免使用酒精擦浴。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蔬菜汤或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或高糖高脂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保暖或受凉。
低烧期间应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物,尤其是儿童、孕妇或慢性病患者。建议记录体温变化趋势和伴随症状,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参考。若低烧反复出现或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症状,需进一步排查结核病、肿瘤或慢性感染等疾病。日常注意手卫生和呼吸道防护,减少感染风险。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