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低烧一般是37.3-38摄氏度。低烧可能是由感染、免疫反应或环境因素等引起的体温轻度升高现象。
低烧通常表现为体温持续在37.3-38摄氏度之间,可能伴随轻微乏力或头痛。感染性原因中,普通感冒或轻度细菌感染较为常见,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刺激,导致产热增加。非感染性原因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脱水或剧烈运动后体温调节失衡。部分人群在排卵期、妊娠早期或情绪紧张时也可能出现生理性低烧。环境因素如高温高湿环境停留过久,或衣物过厚影响散热,均可引发短暂性低烧。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时,需保持腋窝干燥并夹紧5分钟,避免测量误差。水银体温计测量需注意安全,读数时视线与汞柱顶端平齐。若低烧持续3天以上或伴随皮疹、关节痛等症状,需警惕风湿免疫性疾病可能。
出现低烧时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蒸蛋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室温建议维持在24-26摄氏度,可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尤其禁止同时使用多种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复方制剂。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意识改变、呼吸困难时须立即就医。慢性病患者及婴幼儿出现低烧,建议尽早就诊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