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中拉出蛔虫需通过驱虫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左旋咪唑片、伊维菌素片、三苯双脒肠溶片等。蛔虫病通常因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可能伴随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做好家庭卫生管理。
1、阿苯达唑片阿苯达唑片为广谱驱虫药,通过抑制蛔虫体内微管蛋白合成导致虫体死亡。适用于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感染,服药后虫体可随粪便排出。可能出现轻微头晕或胃肠不适,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需遵医嘱按疗程服用,避免重复感染。
2、甲苯咪唑片甲苯咪唑片通过阻断蛔虫葡萄糖摄取发挥作用,对成虫和虫卵均有杀灭效果。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短暂腹痛或腹泻,与虫体死亡后释放抗原有关。服药期间无须禁食,但应避免高脂饮食影响药物吸收。家庭成员需同步检查,防止交叉感染。
3、左旋咪唑片左旋咪唑片具有麻痹虫体肌肉的作用,能使蛔虫失去吸附力而随肠蠕动排出。对蛔虫移行症引起的咳嗽、发热等症状也有缓解作用。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服药后可能出现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
4、伊维菌素片伊维菌素片通过增强寄生虫神经突触的抑制性传递致虫体麻痹,对肠道蛔虫及组织内幼虫均有效。严重感染时需联合其他驱虫药使用,体重低于15公斤儿童慎用。用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 Mazzotti 反应等过敏表现。
5、三苯双脒肠溶片三苯双脒肠溶片通过干扰虫体能量代谢发挥驱虫作用,肠溶制剂可减少胃部刺激。适用于常规驱虫药治疗无效的耐药性蛔虫感染,需空腹服用以增强药效。治疗期间应监测肝功能,避免与酒精同服。
确诊蛔虫病后,所有家庭成员均应接受筛查并同步治疗。日常需彻底清洗果蔬、煮沸饮用水,处理食物前规范洗手。患儿衣物床单需60℃以上高温洗涤,玩具等物品定期消毒。治疗后2-4周需复查粪便虫卵,若重复感染需更换驱虫方案。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铁剂,改善寄生虫导致的营养不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