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持续升高。体温上升期是发热过程的初始阶段,主要由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发。
在体温上升期,机体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产生寒战,使产热量显著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汗腺分泌受抑制,导致散热减少。这一阶段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基础代谢率提高,耗氧量上升,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表现。体温调定点上移后,机体将当前体温判定为低温状态,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主动升高体温。
体温上升期结束后进入高温持续期,此时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达到平衡。若为感染性发热,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和炎症指标异常。非感染性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等也可出现类似代谢变化,但通常无寒战表现。持续高热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监测尿量及意识状态。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发热期间应保持环境通风,穿着透气衣物,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症状,体温过高时可进行物理降温,但禁用酒精擦浴。饮食以易消化流质为主,适当补充含钠、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