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高于500×10⁹/L不一定是白血病,可能由感染、缺铁性贫血、骨髓增殖性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增多可分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结核等可能刺激骨髓产生更多血小板,通常伴随发热、咳嗽等症状,感染控制后血小板可逐渐恢复正常。缺铁性贫血患者因造血原料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可能反馈性引起血小板升高,补充铁剂后多可改善。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也可能导致血小板轻度增高,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表现为血小板持续超过450×10⁹/L,可能伴随血栓或出血倾向,需通过JAK2基因检测和骨髓活检确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髓性白血病也可能出现血小板升高,但通常伴有其他血细胞异常。极少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增多,但多伴随原始细胞增高和血象明显异常。
发现血小板持续高于500×10⁹/L时应完善外周血涂片、铁代谢指标、炎症指标和骨髓穿刺等检查。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控制血压血糖,定期监测血常规变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或肢体麻木等血栓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