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是否可怕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多数轻症患儿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但重症可能危及生命。小儿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乏力、胸闷、心律失常等。
病毒感染是小儿心肌炎最常见诱因,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通过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轻症患儿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食欲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通过卧床休息、营养支持及抗病毒治疗多可恢复。部分病例会伴随早搏或短暂性ST段改变,需心电监护并短期使用营养心肌药物如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辅酶Q10胶囊等。
暴发性心肌炎属于危急重症,起病急骤且进展迅速,患儿可出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这类患儿需要立即入住重症监护室,接受静脉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机械循环支持等抢救措施。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继发的心肌损伤,还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小儿心肌炎的预后与早期识别密切相关。家长发现孩子感冒后出现面色苍白、拒食、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检查。恢复期要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功能,部分重症患儿可能遗留扩张型心肌病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