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拉痢疾血通常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具体颜色取决于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鲜红色血多见于直肠或肛门附近出血,暗红色血则可能来自结肠或更上消化道。拉痢疾血的原因包括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肿瘤等,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感染性肠炎
感染性肠炎是拉痢疾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引发出血。治疗上,轻度感染可通过口服补液盐和抗生素(如诺氟沙星、阿莫西林)缓解症状;严重感染需住院输液治疗,并配合抗感染药物。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溃疡和出血。患者常伴有腹痛、腹泻和黏液血便。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常用药物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饮食上建议低纤维、低脂肪,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3、肠道肿瘤
肠道肿瘤如结肠癌或直肠癌也可能导致拉痢疾血,尤其是暗红色血便。肿瘤生长会破坏肠道血管,引起出血。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配合化疗(如氟尿嘧啶)或放疗。晚期患者需综合治疗,包括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和免疫治疗。定期肠镜检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肠道肿瘤的关键。
4、其他原因
痔疮、肛裂等肛门疾病也可能导致鲜红色血便,通常伴有疼痛或瘙痒。治疗上可使用痔疮膏(如马应龙痔疮膏)或坐浴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手术切除。饮食中缺乏纤维素、长期便秘也可能诱发出血,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红薯和绿叶蔬菜。
拉痢疾血的颜色和病因密切相关,鲜红色血多提示肛门或直肠问题,暗红色血则可能涉及结肠或更上消化道。无论颜色如何,出现血便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定期体检是预防肠道疾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