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出血不止需立即就医处理,可通过压迫止血、药物止血、手术止血、输血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控制出血。脑外伤出血通常由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动脉瘤破裂、颅骨骨折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对于浅表伤口出血,可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直接压迫出血部位。压迫时保持力度均匀,避免频繁揭开查看。若血液渗透敷料,应在原有敷料上叠加新敷料继续压迫。头部包扎需注意避开眼球和呼吸道,采用环形加压包扎法固定。
2、药物止血临床常用止血药物包括氨甲环酸注射液、蛇毒血凝酶、酚磺乙胺等。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发挥止血作用,适用于创伤性出血。蛇毒血凝酶能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使用止血药物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血栓形成风险。
3、手术止血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颅内出血情况。术中需彻底清除血肿并妥善处理出血点,必要时放置引流管。血管吻合术用于重要血管断裂的情况,需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术后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变化。
4、输血治疗大量失血患者需及时输注红细胞悬液补充血容量,维持血红蛋白在安全水平。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输注机采血小板,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5、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出血部位,同时进行血管栓塞治疗。弹簧圈栓塞适用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微导管超选栓塞可用于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需专业介入团队操作。
脑外伤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高蛋白流质食物,避免用力咀嚼。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康复锻炼,但须循序渐进。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恢复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头痛加剧、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需立即返院就诊。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至少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