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异常白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并浸润其他器官,导致多种临床表现。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症状表现和进展速度有所不同。
1、发热发热是白血病常见症状,多由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感染引起,也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致热原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升高,体温可达38摄氏度以上,伴有寒战或出汗。感染常见于口腔、肺部或肛周,严重时可发展为败血症。需通过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明确感染源,并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感染药物。
2、贫血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和气短,由于异常白细胞增殖抑制红细胞生成所致。血红蛋白常低于正常值,可能出现头晕、耳鸣或食欲减退。贫血程度与白血病类型和病程相关,需通过输血或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同时配合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药物治疗。
3、出血倾向出血倾向包括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有关。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威胁生命。需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外伤,必要时输注血小板。可配合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片等药物改善出血症状。
4、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多为无痛性、质地较硬且活动度差。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起不适,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更易出现广泛淋巴结肿大,可能伴有肝脾肿大。
5、骨骼疼痛骨骼疼痛多见于胸骨、胫骨等部位,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或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引起。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骨关节痛,可能被误诊为生长痛。需通过骨穿和影像学检查鉴别,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
白血病患者需保持良好作息,避免感染,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鸡蛋和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进行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检查,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高热、严重出血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家属应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