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其发生主要与骨密度降低和骨结构脆弱有关。药物治疗可选用双膦酸盐、降钙素或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手术治疗包括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或内固定术,生活方式上建议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
1、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发生与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尤其是脊柱椎体。年龄增长、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因素均会加速骨质流失,增加骨折风险。
2、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重要干预手段。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降钙素通过调节钙代谢缓解骨痛;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可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并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
3、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疼痛或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椎体成形术通过向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稳定椎体结构,缓解疼痛;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注入骨水泥的同时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畸形;内固定术用于多节段骨折或伴有神经压迫的患者,通过植入螺钉和钢板稳定脊柱。
4、生活方式调整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至关重要。饮食上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类和绿叶蔬菜;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或太极拳,可刺激骨形成,增强骨强度;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有助于维持骨健康。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需结合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定期监测骨密度,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