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又拉肚子可能由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止泻药物、退热药物、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可能与进食不洁食物或受凉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发病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高热、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治疗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患者需隔离处理排泄物,防止交叉感染。
3、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特征为水样腹泻伴发热。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可配合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缓解症状。家长需注意患儿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
4、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因食用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导致,表现为突发呕吐、腹泻及发热。轻症可服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严重者需静脉补液。发病期间应暂停进食,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
5、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滥用抗生素有关,症状包括低热、腹泻、腹胀等。治疗需停用相关抗生素,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日常应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出现发烧伴腹泻时需密切观察体温及排便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饮食选择米汤、稀粥等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注意手卫生及餐具消毒,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急诊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锌制剂帮助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