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器官功能维护、原发病灶处理等。败血症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凶险,需及时就医。
1、抗感染治疗败血症患者需尽快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在获得病原学结果前需经验性用药,后期根据药敏结果调整。严重感染需联合用药,疗程通常持续至症状消失后数日。真菌性败血症需使用伏立康唑注射液或卡泊芬净注射液。
2、液体复苏早期液体复苏可改善组织灌注,通常选择晶体液如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快速补液。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6小时内需完成30ml/kg的液体输注。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调整补液速度,避免液体过负荷。合并低蛋白血症时可联合人血白蛋白输注。
3、血管活性药物经充分液体复苏仍存在低血压时,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血压,目标平均动脉压保持在65mmHg以上。对儿茶酚胺抵抗者可用血管加压素Ⅱ注射液。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联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改善心肌收缩力。用药期间需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4、器官功能维护呼吸衰竭患者需氧疗或无创通气,严重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需根据指征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激性溃疡预防可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凝血功能障碍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不能耐受时给予肠外营养。
5、原发病灶控制需积极寻找并处理感染源,如腹腔脓肿行经皮引流或手术清创,胆道感染行ERCP或胆道引流,肺部感染加强痰液引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拔除导管。坏死性筋膜炎需急诊清创。感染灶的彻底清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败血症患者出院后需保证充足休息,逐步恢复活动量。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蛋类、西蓝花等,少量多餐。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再次感染。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炎症指标等。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及时就诊。康复期可进行适度呼吸训练和肢体活动,帮助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