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通常由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引起,主要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因素有关。尿毒症是肾功能严重丧失后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排出的结果,需通过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1、糖尿病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患者可能出现水肿、血压升高,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治疗需严格控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配合低蛋白饮食。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早期干预。
2、高血压肾损害持续高血压会使肾小动脉硬化,造成肾单位缺血性萎缩。常见症状包括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治疗需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可使用缬沙坦胶囊或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3、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的肾小球炎症会逐渐破坏滤过功能,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部分患者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片抑制免疫反应,严重时需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4、多囊肾遗传性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导致功能丧失,常伴肝囊肿和高血压。超声检查可见双侧肾脏布满囊性结构。治疗以控制并发症为主,如使用托伐普坦片延缓囊肿增长,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5、梗阻性肾病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发肾积水及间质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解除梗阻是关键,需根据病因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预防尿毒症需定期检查肾功能,尤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每3-6个月检测尿常规和血肌酐。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早期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有效替代肾脏功能,肾移植是终末期最佳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