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瘙痒可通过控制血糖、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糖尿病皮肤瘙痒通常由高血糖刺激、皮肤干燥、神经病变、真菌感染、微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皮肤组织糖化终产物沉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配合低GI饮食,减少精制糖摄入,保持空腹血糖在合理范围。血糖稳定后皮肤瘙痒症状多能自行减轻。
2、外用药物局部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合并真菌感染时联用酮康唑乳膏。皮肤干燥者选用含尿素成分的润肤霜,每日涂抹2-3次。避免抓挠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时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可长期使用激素类制剂。
3、口服药物顽固性瘙痒可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合并神经病变者加用甲钴胺营养神经。瘙痒影响睡眠时短期服用多塞平,但需注意该药可能加重口干症状。所有口服药物均需评估肝肾功能后使用,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自行购买服用。
4、物理治疗紫外线光疗对糖尿病性瘙痒有一定缓解作用,每周2-3次窄谱UVB照射。冷敷可暂时抑制瘙痒感,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患处,每次不超过10分钟。避免热水烫洗,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剂。
5、中医调理中医认为糖尿病瘙痒多属血虚风燥证,可用当归饮子加减养血润燥。局部可用苦参、地肤子煎汤外洗,阴虚火旺者配合知柏地黄丸。针灸选取曲池、血海等穴位,隔日治疗1次。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不可盲目使用清热燥湿类药物。
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需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化纤材质摩擦刺激。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室内湿度保持在50%左右。洗澡选用弱酸性沐浴露,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每周检查全身皮肤状况,发现溃破及时处理。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发生。若瘙痒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感染征象,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