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的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黑便呕血等。
1、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是胃溃疡的典型症状,多表现为钝痛或灼烧样疼痛,疼痛通常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持续数小时后逐渐缓解。疼痛部位多位于剑突下或左上腹,可能向背部放射。部分患者疼痛具有周期性,春秋季节易发作。疼痛程度与溃疡深浅有关,深溃疡疼痛更为剧烈。
2、反酸嗳气胃溃疡患者常出现胃酸分泌异常,导致反酸症状。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可引起烧心感,尤其在平卧时加重。嗳气多因胃排空障碍导致胃内气体增多,患者常感觉腹胀不适。这些症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加重,服用抑酸药物后可缓解。
3、恶心呕吐溃疡刺激胃黏膜可引发恶心感,严重时可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若溃疡出血则可能呕吐咖啡样物。呕吐后疼痛可能暂时缓解。长期反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处理。
4、食欲减退胃溃疡患者因餐后疼痛常主动减少进食量,导致食欲明显下降。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引起体重减轻、营养不良。部分患者因害怕疼痛而改变饮食习惯,形成"恐食心理"。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饮食方式,采用少食多餐原则。
5、黑便呕血溃疡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出血,表现为黑便或呕血。黑便呈柏油样,有特殊腥臭味。呕血多为咖啡色或鲜红色,提示活动性出血。这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需立即就医。长期隐性出血可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
胃溃疡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冷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类、面条等。可适量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鱼肉,帮助黏膜修复。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胃镜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