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恶性肿瘤及部分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方式主要有静脉注射、口服给药、鞘内注射、动脉灌注、局部用药等。
1、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最常见的化疗给药方式,药物通过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导管进入血液循环。适用于多数实体瘤和血液肿瘤,如顺铂注射液用于肺癌,紫杉醇注射液用于乳腺癌。可能出现静脉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2、口服给药口服化疗药如卡培他滨片、替吉奥胶囊等可通过消化道吸收,适用于门诊治疗或维持治疗阶段。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避免与食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口腔黏膜炎等胃肠反应。
3、鞘内注射通过腰椎穿刺将甲氨蝶呤注射液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操作需严格无菌,术后需平卧防止低颅压头痛。可能引发化学性脑膜炎,需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4、动脉灌注经导管将奥沙利铂等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适用于肝癌等局部晚期肿瘤。能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治疗前后需进行血管造影评估,可能发生栓塞、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5、局部用药氟尿嘧啶软膏等药物可直接涂抹于皮肤癌病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用于浅表肿瘤。局部治疗全身副作用较小,但可能出现皮肤灼伤、色素沉着等反应,需做好病灶护理和防晒。
化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黏膜修复。治疗前后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每日监测体温预防感染。出现严重呕吐、发热或出血倾向需立即就医。不同肿瘤的化疗方案差异较大,具体用药需由肿瘤科医生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及个体耐受性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