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可能由窦房结功能异常、心肌缺血、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1、窦房结功能异常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当其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心率减慢。常见于老年退行性变、心肌炎后遗症等,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轻度情况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严重者需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复查有助于病情控制。
2、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会导致窦房结或传导系统缺血,引发心动过缓。多伴随胸闷、胸痛等典型心绞痛症状。确诊需结合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治疗包括改善心肌供血的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血运重建手术。
3、药物影响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片等心血管药物可能抑制心脏自律性。洋地黄类药物中毒也会导致显著心率下降。出现药物相关心动过缓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4、电解质紊乱血钾水平超过5.5mmol/L时可能抑制心肌电活动,血镁异常也会影响心脏传导。这种情况常见于肾功能不全、酸中毒患者。纠正电解质紊乱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胰岛素等药物,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5、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缺乏会降低心肌细胞代谢活性,表现为心率减慢伴畏寒、水肿等症状。确诊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以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为主。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可预防病情恶化。
心动过缓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限制高脂高盐食物。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需监测心率变化。若出现晕厥、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服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