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的症状主要有头晕、乏力、胸闷、晕厥、心悸等。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
1、头晕心动过缓导致心脏泵血不足,脑部供血减少时会出现头晕。症状轻微时表现为短暂头昏,严重时可伴随站立不稳。生理性心动过缓引起的头晕多在安静状态下出现,适当活动后可能缓解。病理性因素如窦房结功能减退时,头晕可能反复发作。
2、乏力全身组织供氧不足时会产生持续疲劳感。患者常描述为四肢沉重、易疲倦,轻微活动即感气促。运动员生理性心动过缓通常无此症状,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理性原因导致的乏力往往伴随体重增加、怕冷等表现。
3、胸闷心肌缺血时可出现胸部压迫感或隐痛,尤其在活动后加重。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动过缓时,胸闷症状更为明显。部分患者会误认为是胃部不适,但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率减慢伴ST段改变。
4、晕厥当心率低于40次/分钟时可能引发脑灌注不足,导致突发意识丧失。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易在体位变化时发生晕厥,通常数秒后自行恢复。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晕厥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5、心悸部分患者会感觉心跳沉重或停顿感,可能与代偿性心搏增强有关。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后出现的长间歇,会使患者产生心脏"漏跳"的主观感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捕捉发作时的心电特征。
心动过缓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体位改变,防止晕厥跌倒。日常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监测晨起静息心率。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色蔬菜,限制浓茶咖啡摄入。若出现反复头晕或晕厥,需及时心内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起搏器治疗。冬季注意保暖,寒冷可能加重血管迷走反射导致心率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