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有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烟雾病、外伤性血管损伤等。
1、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病例的百分之八十。动脉瘤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的分叉处,由于血管壁中层发育缺陷,在血流冲击下逐渐形成囊状膨出。当血压突然升高或受到外力冲击时,薄弱的动脉瘤壁可能发生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呈刀劈样或爆炸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
2、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等,是青少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畸形血管团内存在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结构不完整,容易发生破裂出血。部分患者在出血前可能有癫痫发作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血管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3、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在血压剧烈波动时,硬化的小动脉可能发生破裂出血。这类出血多位于脑实质内,但也可破入蛛网膜下腔。患者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出血前常有头晕、头痛等先兆症状。
4、烟雾病烟雾病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病变,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狭窄或闭塞,脑底部形成异常血管网。这些新生血管管壁薄弱,容易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该病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脑缺血或出血症状。
5、外伤性血管损伤头部外伤可直接损伤脑血管,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颅底骨折伤及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或脑表面血管。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伴有其他颅脑损伤表现,如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等。部分患者在外伤后可能出现迟发性血管破裂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恢复期可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随访脑血管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病变,预防再出血发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复发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