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长期吸烟者、职业粉尘暴露人群、中老年群体、有家族病史者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1、长期吸烟者:
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损伤气道和肺泡,导致气道慢性炎症和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患病风险越高。戒烟是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的首要措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综合戒烟方案。
2、职业粉尘暴露人群:
长期接触煤尘、棉尘、化学粉尘等职业暴露会直接损害呼吸系统。这类人群可能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痰等早期症状,需加强职业防护并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工作中应严格佩戴防护口罩,减少有害物质吸入。
3、中老年群体:
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弹性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上升,且男性多于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呼吸系统体检,保持适度有氧运动以增强肺功能。
4、有家族病史者:
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肺组织修复能力和抗炎反应,有家族史人群患病风险增加2-3倍。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避免吸烟和空气污染,可定期进行肺功能筛查。
5、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儿童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气道结构改变,成年后更易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类人群应注重预防感冒,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出现呼吸道症状及时就医。
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坚持腹式呼吸训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寒冷刺激。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适量食用银耳、百合等润肺食材。冬季注意保暖,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温和运动,运动时采用缩唇呼吸法可改善通气效率。出现持续咳嗽、气促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通过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