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这两种体位能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负荷,同时改善呼吸困难症状。体位调整需结合患者耐受度、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等指标综合判断。
1、半卧位:
将床头抬高30-45度,双下肢自然下垂。该体位通过重力作用减少静脉回流,缓解肺淤血。研究显示半卧位可使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15%-20%,适合轻度呼吸困难患者。需注意避免骶尾部压疮,建议每2小时调整一次体位。
2、端坐位:
患者坐于床边,双下肢下垂,前臂支撑于床桌。此体位能最大化减少回心血量,使横膈膜下移增加肺通气量。适用于严重肺水肿伴粉红色泡沫痰的患者,但可能引起低血压,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3、体位转换原则:
从平卧位转为半卧位需分步进行,每次抬高15度并观察5分钟。若出现血压下降超过20mmHg或心率增快超过20次/分,需暂停调整。夜间睡眠时可保持15-30度半卧位,使用梯形枕维持体位。
4、禁忌体位:
禁止采用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这些体位会增加回心血量300-500毫升,加重肺水肿。合并休克患者需谨慎调整体位,避免因体位变化导致脑灌注不足。
5、辅助措施:
配合体位治疗可进行下肢轮流加压,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高流量吸氧时保持半卧位能提高氧合效率,必要时可加用镇静药物减少耗氧量,但需警惕呼吸抑制。
日常护理中需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3克以下,控制饮水量在1500毫升内。建议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质饮食,避免饱餐。可进行被动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监测每日尿量及体重变化。症状稳定后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训练,每次5-10分钟,每日3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