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孕检通常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超声检查、传染病筛查和基础体格检查五项核心项目。
1、血常规:
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指标,评估孕妇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生理性贫血较为常见,若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需加强营养干预。同时可筛查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风险。
2、尿常规:
重点检测尿蛋白、尿糖及尿酮体水平,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或妊娠糖尿病的征兆。约5%孕妇会出现暂时性生理性蛋白尿,但持续阳性需警惕肾脏疾病。尿糖阳性者需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
3、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可确认宫内妊娠、孕囊位置及胚胎数量,排除宫外孕等异常情况。同时测量胎芽长度核对孕周,误差控制在3-5天内。对于月经不规律者,超声测值尤为重要。
4、传染病筛查:
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和HIV抗体检测,阳性者需启动母婴阻断方案。我国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约6%,规范干预可使母婴传播率降至1%以下。
5、基础体格检查:
测量血压、体重指数及心肺听诊,建立健康基线数据。妊娠早期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需警惕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体重指数低于18.5或高于24的孕妇需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
建议孕妇检查前保持正常饮食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影响检测结果。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携带既往病史资料供医生参考。检查后可根据医嘱适当补充叶酸、铁剂等营养素,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注意记录早孕反应出现时间和特征,为后续产检提供对比依据。出现严重腹痛或阴道流血需立即就医。
细菌性阴道病检测项目主要包括阴道分泌物检查、胺试验、阴道酸碱度测定、线索细胞检查和核酸扩增试验。
1、阴道分泌物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中的细菌形态和数量,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菌群失衡。正常阴道分泌物以乳酸杆菌为主,细菌性阴道病可见大量加德纳菌等厌氧菌。
2、胺试验:
在阴道分泌物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若产生鱼腥味则为阳性反应。该试验通过检测挥发性胺类物质辅助诊断,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细菌代谢产物异常。
3、阴道酸碱度测定:
使用pH试纸检测阴道分泌物酸碱度。健康女性阴道pH值通常低于4.5,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pH值往往超过4.5,反映乳酸杆菌减少导致的酸性环境破坏。
4、线索细胞检查:
显微镜下观察阴道上皮细胞边缘附着大量细菌的典型表现。当超过20%的上皮细胞变为线索细胞时,结合其他指标可确诊细菌性阴道病。
5、核酸扩增试验: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特定细菌的核酸序列。该方法能准确识别加德纳菌、动弯杆菌等病原体,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冲洗阴道破坏微环境平衡。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及时更换,性生活前后注意卫生清洁。饮食上可适当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的食品,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出现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力,减少阴道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