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疼痛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部分小结石可自行排出缓解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与结石大小、位置及个体差异有关,处理方式主要有大量饮水、药物镇痛、体外碎石、手术取石及预防复发。
1、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3000毫升,可稀释尿液并促进小结石直径小于5毫米随尿液排出。建议选择白开水或柠檬水,避免浓茶、咖啡等含草酸饮料。
2、药物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缓解肾绞痛,M型胆碱受体阻滞剂如硫酸阿托品能解除输尿管痉挛。严重疼痛需就医注射哌替啶等强效镇痛药。
3、体外碎石:适用于直径5-10毫米的结石,通过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小于3毫米的颗粒。需配合体位排石训练,治疗后可能出现血尿、腰痛等短期反应。
4、手术取石: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大于10毫米的鹿角形结石,输尿管软镜适用于中段输尿管结石。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存在感染、出血等手术风险。
5、预防复发: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竹笋,每日钠摄入量低于5克。枸橼酸钾颗粒可调节尿液酸碱度,别嘌醇适用于尿酸结石患者。定期泌尿系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新发结石。
肾结石急性发作期建议采取膝胸卧位缓解疼痛,疼痛持续超过12小时或伴发热、无尿需立即就医。日常可进行跳绳、爬楼梯等垂直运动促进排石,避免长期卧床。每日保持尿量2000毫升以上,夜间排尿1-2次降低尿液浓缩度。草酸钙结石患者可适量饮用橙汁增加尿枸橼酸含量,尿酸结石患者需限制动物内脏和海鲜摄入。
0.3厘米的肾结石可通过多饮水、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取石等方式处理。肾结石通常由代谢异常、尿路感染、饮食因素、药物影响、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毫升以上,可稀释尿液并促进小结石自然排出。建议选择白开水或柠檬水,避免浓茶、咖啡等含草酸饮料。适当增加排尿次数有助于减少晶体沉积,但需注意夜间排尿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2、药物排石:
临床常用排石药物包括尿石通丸、排石颗粒、肾石通颗粒等中成药,具有利尿通淋功效。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下移。使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查结石位置变化。
3、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于5-10毫米的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结石,通过高能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砂粒状。治疗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可能出现血尿、肾绞痛等反应。该方法无需住院但需多次治疗,碎石后仍需配合药物辅助排石。
4、输尿管镜取石:
采用纤细内镜经尿道进入输尿管,配合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设备直接粉碎结石。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
5、经皮肾镜取石:
通过腰部穿刺建立通道,用肾镜直接取出肾内较大结石。主要处理>2厘米的复杂肾结石,需全身麻醉且住院3-5天。术后需密切观察出血和感染情况,必要时进行二期清石手术。
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钠摄入量应低于6克。可适当食用柑橘类水果增加枸橼酸排泄,避免长期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但需避免剧烈跳跃动作。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