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和胃溃疡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深度和严重程度,胃糜烂局限于胃黏膜表层,而胃溃疡累及黏膜下层甚至更深。胃糜烂通常由胃酸分泌过多、药物刺激或感染引起,可通过抑酸药、黏膜保护剂和饮食调整缓解;胃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胃酸分泌异常有关,需结合抗生素、抑酸药和手术治疗。胃糜烂症状较轻,表现为上腹隐痛、恶心等,胃溃疡症状更明显,可能伴有呕血、黑便等。胃糜烂预后较好,胃溃疡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饮食上,胃糜烂患者可选择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蛋;胃溃疡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运动方面,两者均建议适度活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药物治疗上,胃糜烂常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胃溃疡常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定期复查胃镜是监测病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胃溃疡患者需密切关注病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