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和动脉硬化是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主动脉硬化特指发生在主动脉的硬化病变,而动脉硬化泛指全身动脉血管的硬化性改变。主动脉硬化可能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动脉硬化则与年龄增长、吸烟、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主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增厚、弹性降低,严重时可形成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背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病例无明显表现。主动脉硬化的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等。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进行手术修复。
动脉硬化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动脉,常见于冠状动脉、脑动脉、下肢动脉等。病变早期表现为血管内膜脂质沉积,逐渐发展为斑块形成。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不同而异,如冠心病、脑供血不足、间歇性跛行等。动脉硬化的防治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严重狭窄时需血管介入或搭桥手术。
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戒烟限酒有助于延缓血管病变进展。出现不明原因胸痛、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