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牙龈上长了个肉疙瘩可通过局部护理和药物治疗缓解,通常由牙龈炎、乳牙萌出、口腔感染等原因引起。
1、牙龈炎:牙龈炎可能导致牙龈红肿并形成肉疙瘩,通常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建议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配合无氟牙膏清洁口腔,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适用的氯己定含漱液0.12%浓度,每日2次。
2、乳牙萌出:乳牙萌出时,牙龈可能因受压而肿胀,形成肉疙瘩。可通过按摩牙龈缓解不适,使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牙龈,或使用儿童专用的牙龈按摩器。
3、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可能引起牙龈局部炎症,表现为肉疙瘩。建议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过甜或过酸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适用的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125mg/次,每日2次。
4、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可能导致牙龈局部肿胀,形成肉疙瘩。可使用儿童适用的口腔溃疡喷雾剂,如复方氯己定喷雾剂每日3次,同时避免食用过热或过硬的食物。
5、创伤性损伤:宝宝在玩耍或进食时可能不小心咬伤牙龈,导致局部肿胀。可使用冰敷缓解肿胀,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适用的布洛芬混悬液5ml/次,每日3次。
饮食上应避免过甜、过酸或过硬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草莓、菠菜等。保持宝宝口腔卫生,定期使用儿童专用牙具清洁口腔,避免长时间吮吸奶瓶或手指。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