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儿童遗尿症表现为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治疗需结合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包括定时排尿训练、夜间唤醒和限制睡前饮水;药物治疗常用去氨加压素、抗胆碱能药物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心理疏导则通过减轻焦虑、增强自信心来辅助治疗。
1、遗尿症的原因多样,可能与遗传、生理发育延迟、膀胱功能异常及心理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显示,父母有遗尿史的儿童患病风险较高;生理发育延迟涉及神经系统或膀胱控制能力未成熟;膀胱功能异常如膀胱容量小或过度活跃;心理因素包括焦虑、压力或家庭环境变化。
2、行为干预是治疗遗尿症的基础。定时排尿训练通过固定时间提醒儿童排尿,帮助建立规律;夜间唤醒在夜间特定时间唤醒儿童排尿,减少尿床频率;限制睡前饮水避免夜间膀胱过度充盈,降低尿床风险。
3、药物治疗在行为干预效果不佳时使用。去氨加压素通过减少夜间尿液产生缓解症状;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可缓解膀胱过度活跃;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对部分患儿有效,但需注意副作用。
4、心理疏导对伴有焦虑或心理压力的患儿尤为重要。通过心理咨询或家庭治疗减轻焦虑情绪,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家长的支持与鼓励也能帮助患儿更好地应对遗尿问题,促进康复。
儿童遗尿症的治疗需综合考虑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家长应耐心配合,帮助患儿逐步改善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