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幼儿贫血主要是由于铁元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过多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调理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补充铁剂和改善生活习惯。
1、铁元素摄入不足
幼儿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中铁元素不足。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较大,但日常饮食中可能缺乏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蛋黄等。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铁储备耗尽,进而引发贫血。建议家长在幼儿饮食中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和深绿色蔬菜,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以促进铁的吸收。
2、铁吸收不良
某些疾病或生理因素可能导致铁吸收不良。例如,幼儿患有慢性腹泻、肠道感染或乳糜泻等疾病时,铁的吸收能力会下降。过量摄入牛奶也可能抑制铁的吸收,因为牛奶中的钙和磷会与铁竞争吸收通道。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减少幼儿的牛奶摄入量,并确保饮食多样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3、铁丢失过多
幼儿贫血还可能与铁丢失过多有关。例如,长期慢性失血(如肠道寄生虫感染)或急性失血(如外伤)都会导致铁的大量流失。寄生虫感染在幼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蛔虫和钩虫感染,这些寄生虫会破坏肠道黏膜,导致慢性失血。家长应定期带幼儿进行体检,必要时进行驱虫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寄生虫。
4、调理方法
除了调整饮食,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幼儿改善贫血:
- 补充铁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补充,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注意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 改善生活习惯: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 定期检查:定期带幼儿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幼儿贫血的调理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和医疗干预多方面入手。家长应重视幼儿的日常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同时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通过科学的调理和预防,幼儿贫血是可以有效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