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时持续疼痛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炎、尿道损伤或性传播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排石处理、消炎治疗、创伤修复及针对性传播疾病治疗等方式缓解。
1、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炎症反应是常见原因,典型表现为排尿灼痛伴尿频尿急。需进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同时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细菌排出。
2、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尿路黏膜,造成排尿剧痛并向会阴部放射。超声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5毫米以下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配合排石颗粒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3、前列腺炎:
中青年男性出现排尿末疼痛伴会阴胀痛需考虑此病。直肠指检可见前列腺压痛,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增多。治疗选用坦索罗辛改善排尿症状,配合温水坐浴缓解盆腔充血。
4、尿道损伤:
导尿操作或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损伤,表现为排尿刀割样疼痛伴血尿。轻度损伤可通过留置导尿管休息恢复,严重断裂需手术吻合治疗。
5、性传播疾病:
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尿道炎会出现脓性分泌物伴排尿刺痛。需进行分泌物涂片检查,确诊后使用头孢曲松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规范治疗,性伴侣需同步检查。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及过度劳累。建议穿着纯棉透气内裤,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食用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发热、血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治疗改善尿道黏膜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