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本身不是癌症,但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风险,需及时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炎症导致腺体萎缩的疾病,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或药物刺激引起。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饮食和药物干预。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需采用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或四联疗法铋剂、甲硝唑、四环素、奥美拉唑根除感染。
2、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辛辣饮食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建议减少盐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和坚果,以保护胃黏膜。
3、药物刺激如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能导致胃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必要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米索前列醇。
4、定期胃镜检查是监测病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
5、中医调理如服用健脾养胃的中药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或针灸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辅助改善症状,但需结合现代医学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虽不是癌症,但需积极治疗和定期监测,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饮食、调整用药和定期检查,降低胃癌风险,同时结合中医调理,综合干预以保护胃黏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