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通过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物、促胃肠动力药、消化酶制剂、中成药等药物改善症状。药物选择需结合胃黏膜损伤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及个体症状差异综合评估。
1、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和胆汁对受损黏膜的刺激。这类药物适用于胃痛、烧心明显的患者,尤其对伴有胆汁反流者效果显著。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便秘或血铝浓度升高。
2、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缓解黏膜炎症。适用于胃酸分泌过多或合并胃溃疡的患者。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作用较温和,可作为长期维持治疗的选择。
3、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能改善胃排空功能,缓解腹胀、早饱等症状。特别适合胃动力障碍导致的消化不良,但需注意与抑酸药物间隔服用以避免影响吸收。
4、消化酶制剂:
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等可补充胃蛋白酶和胰酶不足,改善蛋白质与脂肪的消化吸收。适用于腺体萎缩严重伴明显消化不良的患者,建议餐中服用效果更佳。
5、中成药:
胃复春、摩罗丹等中成药具有改善胃黏膜微循环、促进腺体再生的作用。适合病程较长、胃黏膜肠化生的患者,需坚持服用3-6个月方能显效,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胃镜。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每日5-6餐少量进食,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蒸蛋、嫩豆腐等优质蛋白,搭配煮软的胡萝卜、南瓜等低纤维蔬菜。烹调宜采用蒸煮炖方式,避免油炸辛辣刺激。可适量饮用温热的山药小米粥或猴头菇汤,有助于黏膜修复。餐后30分钟进行温和散步促进胃肠蠕动,避免立即平卧。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每6-12个月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