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小便出血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等因素引起。尿道出血通常表现为尿液颜色变红或呈洗肉水样,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1、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破损出血。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典型症状为排尿灼热感、下腹坠胀,需进行尿常规及细菌培养确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同时需增加每日饮水量。
2、泌尿系统结石:
结石移动过程中划伤尿路黏膜引发出血,常见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疼痛常呈阵发性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B超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选择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
3、前列腺疾病: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或炎症可导致后尿道静脉丛破裂。伴随症状包括夜尿增多、排尿费力,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有助于诊断。轻症可采用α受体阻滞剂,重症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4、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红细胞漏入尿液中。特征为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能伴有眼睑浮肿、血压升高,需进行肾功能和肾脏B超检查。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必要时采用免疫抑制剂。
5、肿瘤因素:
膀胱癌、肾盂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组织坏死出血,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血尿常间歇性出现且不伴疼痛,膀胱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肿瘤可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晚期需综合放化疗。
出现血尿时应记录排尿时间、出血程度及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和辛辣饮食。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多食用冬瓜、西瓜等利尿食物。40岁以上人群突发无痛性血尿需立即就医排查肿瘤,育龄女性需与月经血污染相鉴别。长期血尿可能导致贫血,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