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传导阻滞可能由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副作用、电解质紊乱、先天性传导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可通过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原发病治疗等方式干预。
1、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引起的传导阻滞常伴随胸闷、活动后心悸等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包括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血管扩张剂,阿托伐他汀等调脂药物也有助于稳定斑块。严重缺血需考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心肌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心肌炎症可损伤传导系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后突发心动过缓,合并乏力、气促等表现。急性期需使用辅酶Q10等心肌营养药物,严重病例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心力衰竭时需限制液体摄入并监测电解质。
3、药物副作用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过量可能抑制传导。典型表现为用药后新发的心率下降,可能出现恶心、视物模糊等中毒症状。发现药物相关阻滞应立即减量或停药,严重者需使用相应拮抗剂,如洋地黄中毒可用地高辛抗体片段。
4、电解质紊乱血钾异常是常见诱因,高钾血症可使PR间期延长,低钾血症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多有呕吐腹泻或肾功能异常病史,伴肌无力、心电图T波改变。轻度紊乱通过口服补钾或限钾饮食调整,严重失衡需静脉纠正并心电监护。
5、先天性传导系统异常部分患者存在房室结或希氏束发育异常,青少年时期即可出现进行性传导延迟。这类患者可能无其他心脏结构异常,但心电图显示固定延长的PR间期。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出现晕厥或心率低于40次/分需考虑永久起搏器植入。
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色蔬菜,限制高脂高盐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所有药物使用均需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监测,出现头晕黑朦等严重症状立即就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