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时艾灸可选取百会穴、风池穴、足三里穴、合谷穴、涌泉穴等穴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风池穴在颈部两侧,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涌泉穴在足底前部凹陷处。艾灸这些穴位有助于缓解头晕症状,但需注意操作方法和禁忌。
1、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督脉的重要穴位。艾灸百会穴可以升阳举陷、开窍醒脑,对于因气血不足、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有较好效果。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烫伤。孕妇及高血压患者慎用此穴。
2、风池穴风池穴在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艾灸风池穴可疏风解表、清头明目,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颈椎病导致的头晕。操作时需保持坐位,头部稍向前倾。皮肤破损或感染者不宜施灸。
3、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艾灸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弱引起的头晕有效。施灸时可配合温和灸法,每次15-20分钟。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控制温度。
4、合谷穴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艾灸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的作用,可改善因外感或气血不畅导致的头晕。施灸时注意避开皮肤破损处。孕妇禁用此穴。
5、涌泉穴涌泉穴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艾灸涌泉穴能滋阴降火、宁心安神,适用于阴虚火旺型头晕。操作时可采用温和灸,时间不宜过长。
艾灸治疗头晕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穴位,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施灸前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施灸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若头晕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艾灸作为辅助疗法,不能替代正规医疗,严重头晕患者应优先考虑药物治疗或其他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