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胃炎的症状主要有上腹疼痛、腹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能引发胃黏膜炎症甚至溃疡,需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确诊。
1、上腹疼痛上腹部隐痛或灼痛是典型表现,疼痛多在空腹时加重,进食后可暂时缓解。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直接刺激神经末梢。伴随症状可能包括恶心或胃部压迫感,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
2、腹胀胃排空功能受损导致餐后饱胀感明显,患者常描述为胃部发紧或食物滞留感。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干扰胃蠕动节律,同时引发产气菌群失衡。症状在摄入油腻食物后尤为显著,平卧时可能加重。
3、反酸胃酸分泌紊乱造成胸骨后烧灼感,口腔可能出现酸苦味。幽门螺杆菌既可刺激胃酸过量分泌,也可能导致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夜间反流常见,部分患者会因反流惊醒,长期可能损伤食管黏膜。
4、嗳气频繁打嗝源于胃内气体增多,与细菌代谢产生气体及吞咽空气代偿有关。嗳气后腹胀可短暂减轻,但易反复发作。严重时可能伴随呃逆,影响正常进食和社交活动。
5、食欲减退炎症持续存在会导致早饱现象,患者常因进食不适主动减少食量。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可能出现营养吸收障碍。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体重下降和贫血等并发症。
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需规范使用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分餐制可降低家庭传播风险。日常注意餐具消毒,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胃肠菌群平衡。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复查胃镜,排除胃溃疡或黏膜萎缩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