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隐睾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并增加睾丸癌风险,需在2岁前完成治疗。隐睾未降可能导致生精功能障碍、睾丸扭转、腹股沟疝、心理障碍、恶性肿瘤概率升高等问题。
1、生精功能障碍睾丸长期滞留腹腔或腹股沟管时,局部高温环境会损害生精小管功能。隐睾患儿成年后精子浓度可能显著低于正常水平,严重时可导致无精症。隐睾位置越高,生精功能受损越明显,腹腔内隐睾比腹股沟管隐睾预后更差。
2、睾丸扭转风险未降睾丸的引带附着异常使其更易发生扭转。睾丸扭转会导致急性缺血疼痛,超过6小时未复位可能造成睾丸坏死。双侧隐睾患者发生扭转时,可能同时影响两侧睾丸功能,需紧急手术探查固定。
3、腹股沟疝并发症约65%隐睾患儿合并鞘状突未闭,肠管可能疝入阴囊形成嵌顿疝。反复疝内容物压迫会进一步损害睾丸血供,需在睾丸固定术时同期修补疝囊。长期未治疗的隐睾可能因疝内容物压迫导致睾丸萎缩。
4、心理发育影响阴囊空虚可能引发患儿自卑心理,青春期后第二性征发育延迟会加重焦虑。部分患者因担心生育能力产生社交恐惧,建议在学龄前期完成手术治疗,必要时配合心理干预。
5、恶性肿瘤风险隐睾患者睾丸癌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0-40倍,即使完成睾丸下降固定术仍高于常人。腹腔内隐睾恶变风险最高,常见病理类型为精原细胞瘤。建议青春期后每月自查睾丸,发现肿块及时就诊。
建议在6-12月龄开始激素治疗,无效者需在24月龄前完成睾丸下降固定术。术后需定期复查睾丸发育情况,青春期关注第二性征变化。成年后应每年进行精液分析和睾丸超声检查,备孕前建议评估生育能力。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泡温泉等高温暴露,选择宽松透气内裤保持阴囊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