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隔离防护、饮食调理、皮肤护理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1、抗病毒治疗: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注射液每日10-15mg/kg,分两次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片每次200mg,每日5次口服可用于抑制病毒复制。严重病例可使用干扰素α每日300万单位,皮下注射增强免疫反应。
2、对症处理: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每次500m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300mg,每8小时一次退热。口腔溃疡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每日3-4次缓解疼痛,皮肤瘙痒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每日3-4次外涂。
3、隔离防护: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家庭成员需勤洗手,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1:100比例稀释清洁环境,避免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
4、饮食调理:选择温凉、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过烫、坚硬食物。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每日100mg和维生素B族复合维生素B片,每日1片促进黏膜修复。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皮疹处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每日3次预防继发感染,避免搔抓。若出现水疱破溃,可使用碘伏溶液每日2次消毒。
手足口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方面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