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患者容易同时患糖尿病,主要与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
1、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慢性胰腺炎会导致胰腺组织纤维化,胰岛细胞逐渐被破坏。胰岛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当胰岛细胞受损时,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血糖调节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或餐后血糖波动增大,长期发展可能引发糖尿病。
2、胰岛素分泌不足随着慢性胰腺炎病情进展,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能力下降。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被利用,导致血糖持续升高。这种情况在慢性胰腺炎晚期患者中尤为常见。
3、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慢性胰腺炎不仅影响胰岛β细胞,也可能导致胰岛α细胞功能紊乱。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会加重血糖波动,特别是在空腹状态下,胰高血糖素过度分泌会促进肝糖原分解,进一步升高血糖水平。
4、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慢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导致脂肪和蛋白质消化吸收障碍。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加重糖代谢异常。同时,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也可能影响胰岛细胞功能。
5、炎症因子持续作用慢性胰腺炎的持续炎症状态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即使胰岛素分泌量尚可,但胰岛素作用效能下降,同样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慢性胰腺炎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饮食上建议采用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结构,避免高糖食物。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戒烟限酒对保护胰腺功能至关重要。出现血糖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糖管理,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同时要重视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替代治疗,改善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