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R手术后需注意创面护理、饮食调整、活动限制、药物管理和并发症观察。术后恢复主要涉及创面愈合、消化道功能恢复、感染预防等方面。
1、创面护理: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会在消化道黏膜形成人工溃疡,术后24小时内需禁食禁水。创面通常需要7-10天初步愈合,期间避免粗糙食物刺激。每日观察排便颜色,出现黑便或血便需立即就医。
2、饮食调整:
术后24小时后可开始流质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无渣食物。3天后过渡到半流质,如粥类、烂面条。1周后可逐步恢复软食,避免辛辣、过热食物。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创面修复,可适量食用蒸蛋、豆腐等。
3、活动限制:
术后3天内需卧床休息,避免腹部用力动作。1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腹压增高导致创面出血。2周内避免长途旅行,防止颠簸影响创面愈合。
4、药物管理:
需遵医嘱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可促进创面修复。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防止出血风险。
5、并发症观察:
术后需警惕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若出现剧烈腹痛、呕血、发热等症状需急诊处理。术后1个月需复查胃镜评估创面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病理复查。
EMR术后恢复期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组织修复。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但需控制步速和时间。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使用乳果糖等缓泻剂。术后2周内避免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物质。注意保持情绪稳定,过度焦虑可能影响消化功能恢复。定期随访检查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术后6个月、12个月各复查一次胃镜。